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吴新光)他将一个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穷山村,发展成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万元的美丽富裕新农村;他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让村民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掉队;他打响了矿山生态保护、山体修复治理攻坚战,建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誓要转型发展、向绿色要效益……
他就是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无私情怀和拼搏竞进的创业精神,赢得了村民的赞誉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侯二河的带领下,白沙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侯二河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千名好支书”等荣誉称号。
坚守共同富裕初心
白沙村位于武安市最南端,三面环绕巍巍大山,曾经是个十年九旱、土地贫瘠、人均不到1亩耕地、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穷山村。“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就是过去白沙村的真实写照。
“一定要改变山村旧面貌,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是侯二河37年来的奋斗目标。
小时候,侯二河是个放羊娃,在老支书万清的培养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跟着老支书一起修水库、建渡槽、筑大坝。1982年,老支书因车祸不幸身亡,28岁的侯二河接过千斤重担,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集体有30万元欠款,村民年收入只有百十块钱。
看着村民渴望脱贫的眼神,经过反复商讨考察,侯二河创办了村里第一个集体石料厂。为筹集启动资金,侯二河和村“两委”班子分头借钱,白天盯着施工,晚上睡在工地,用了一个月时间,石料厂顺利投产,当年便还清了借款,并盈利2万元。淘来第一桶金后,更加坚定了侯二河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决心。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少村的集体企业在改制中,变成了少数人的个人资产,集体空了,个别人富了。也有人跟侯二河说,把企业买下来,给集体留点股份就行。还有人要求把集体的资产吃光分净。看着其他村纷纷改制,侯二河也曾犹豫过、彷徨过,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当时只要他同意改制,村上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也能成就一大批千万富翁,但侯二河却觉得,这样做违背了“走共同富裕道路,不让一户掉队”的初心,也会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最终,他抵住了诱惑,做出了“不改不分”的抉择。
实现集体经济富村梦
小康白沙、美丽白沙的实现,得益于村集体的积累,而村集体的积累靠的则是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
白沙村从靠山吃山办集体企业起步,先后建成热油泵厂、焦化厂、万头猪场、奶牛场、免烧砖厂、氧化钙厂等。“后来,我们果断关停焦化厂、免烧砖厂、洗煤厂、选矿厂以及4个铁矿,建成了全封闭、自动化、零粉尘的建材厂。此外,投资2亿多元新上了环保型、零排放的活性氧化钙厂。建设4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猪牛鸡粪便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公司生产,沼渣、沼液用于园区肥田。还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站,企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成中水用于农作物灌溉。”侯二河介绍说。
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里创办了“一厂、一社、一园区”以及10个公司和近20家集体企业。2018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达16亿元,集体资产达12亿元,企业实现利润3.25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2.59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万元,实现了住房、教育、医疗、社保集体兜底全覆盖。
在白沙村,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就医养老集体化、公共事业均等化的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这些都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结果。”侯二河斩钉截铁地说。
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使白沙村脱胎换骨,实现了白沙人的富村梦、强村梦。
家底厚了,群众的福利也上来了。现在,村民每年享受米、面、油、肉、蛋、菜免费供应等20项福利,孩子们从入幼儿园到初中毕业以及村民参加新农合、新农保,费用全部由集体负担,人均年享受福利额近7000元。
小康路上,没有让一户掉队。
自身正,换来了村干部的威信高。37年来,白沙村党支部班子坚持着“四个不准”,即“两委”成员不准个人在村里经商办企业、不准在企业入股分红、不准插手项目建设招投标、不准把子女安排在企业当一把手。集体大小事项全部按照“一制三化”“四议两公开”规范运行。
侯二河认为,集体经济的最大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较快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较快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但也存在挫伤人们积极性的大锅饭弊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激励机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白沙特色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践行绿色发展使命
红红火火发展了多年,白沙村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何让矿山变绿山、使矿区变景区,一直是侯二河心中的梦想。
发展集体经济永不停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如今的白沙村致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建成集生产、采摘、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在侯二河的带领下,以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白沙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废旧矿山山体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启动。计划投资8亿元,利用5年时间,让矿山变绿山,使矿区变景区。
许多干部群众对侯二河说:“你已是过了60岁的人了,别自己给自己套‘紧箍咒’了。”侯二河总是回答说:“你们的善意我十分领情,但总感觉到群众期望的目标还没有实现,想给乡亲们办的事有许多还没办成。”
2018年9月的一天,一大早,侯二河上山了解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因过于劳累而生病住院。在医院的40天里,他虽然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但脑子里全是村里的事。后来他强行出院回到村里,当天晚上就召开班子会听汇报,第二天就到各工地看项目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侯二河表示,要把西山打造成全国有名气的“中国白沙·优矿胜地”,成为晋冀鲁豫乡村旅游的美丽景点、特色亮点、优质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