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两会特稿】河北:脱贫攻坚不畏难,万户千家尽欢颜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庆敏 
2020-05-23 21:08:49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兜底保障”……

  字短意长。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脱贫”依然是关键词之一。“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必须兑现的承诺,也是必将完成的伟业。

  河北脱贫攻坚任务重。“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聚焦目标标准不动摇,切实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建立健全防贫长效机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扶贫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回顾我省一年多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一致“点赞”。

  时间无言,记录着沧海桑田。目前,全省62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已经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2019年,在国家对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我省继续保持“好”的等次。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深化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镜头——五月花正香。位于邯郸市肥乡区南西落堡村、占地5000亩的“七彩园林”里,近2000种月季次第绽放。肥乡区东关村的贫困户吴斌正在花棚里查看滴灌设备。“我在这里负责维修,妻子在这里做业务员。”他说,一年下来,两口子能在“七彩园林”挣四五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重点通过给予生产性奖补,引导他们依托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脱贫。”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  本人供图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邯郸市肥乡区采用“村支部+企业”的发展模式,将扶贫资金入股到“七彩园林公司”,每年可向39个村集体、403个贫困户分红24万元,同时,每天吸纳5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有100多人。

  目前,河北已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5.3万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项目实现全覆盖。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面向京津推动跨省就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帮扶28.33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5月11日,在邢台市临城县的绿岭万亩核桃园区内,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现场给当地农民讲解核桃生长的特点。“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她说,建议加快建设现代核桃产业技术体系,通过精准科技帮扶,实现核桃产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  本人供图

  前不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要点》,提出以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促进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为工作重点,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逐人精准施策,确保全部脱贫

   镜头——王桂霞是沧州市海兴县翟褚村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7月,她突发糖尿病并发症住进了医院。出院时,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自己还要支付9311元。回到家里,她和老伴把情况告诉了村干部。没过几天,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赶过来进行了调查核实,把7048元的赔付金交到了她的手里。

  脱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从今年3月份开始,河北省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逐户建立台账,逐人精准施策,逐项解决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上半年全部高质量脱贫。”河北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志刚说。

  目前,河北省还有3.4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其中,因病、因残、因缺劳力而致贫的比例分别为62%、21.9%和10.7%。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依托光伏发电项目收益、低保兜底、特困救助和集中安置供养等措施,保障基本生活。”杨玉成委员说,建议创新养老模式,将农村互助幸福院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

  “如果将居家健康养老、社区健康养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能够大大减轻老年人的就医负担,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院长刘贵芳说。2013年,她筹资建设医养结合新模式养老院,“五保户”老人可免费入住。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乡村医生、刘贵芳爱心敬老院院长刘贵芳。 本人供图

  近年来,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底,全省1507家养老机构中,有1421家机构采取了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等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有效避免了部分群众因养老和失能致贫返贫。

  “兜底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之一,担负着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兜’的是最困难群体,‘保’的是最基本生活。”河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文海介绍说,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民政兜底保障83.8万人,占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83个百分点;尚未脱贫的3.4万人中,兜底保障2.8万人,占82.4%。 

   建立长效机制,避免致贫返贫

  镜头——身患尿毒症的吴立宾是邢台县东先贤村的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都要做透析,家里花费较大。2019年脱贫后,县里将其纳入“防返贫”监测范围,给予多层次、复合式救助。“虽然我们家花销比较大,但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帮助,让我们家避免了再次陷入贫困。”吴立宾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表示,对于特殊群体的帮扶,要通过预警机制,提前介入,及早救助,巩固脱贫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在接受记者采访。 郭庆敏 摄

  着眼于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河北省坚持脱贫和防贫一起抓,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对228.9万贫困人口和157.5万低保对象,全部建档立卡,加强常态化排查和监测预警,分类实施帮扶,实现了脱贫人口零返贫。

  同时,河北省还充分发挥防贫保险作用,县级财政部门为“非贫困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购买保险,避免其因病、因灾、因学致贫或返贫。今年以来,全省累计救助防贫对象1.9万户3.1万人,救助金额4044.7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说,建议相关部门在人才、金融、项目及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在接受采访。 郭庆敏 摄

  尽管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但作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不久刚刚恢复营业的邢台市前南峪景区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村,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从“山坡和尚头,土地随水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的穷山沟变身为“河北省首批小康示范村”。2019年,全村总收入1.96亿元,人均纯收入1.8万元。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力度,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年选取1500个村进行重点扶持。2019年,消灭集体经济空白村7048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在全省占比达到95.3%。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为我省脱贫攻坚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部分代表委员也表示,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一定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把各项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减贫成效。

关键词:两会,河北,脱贫责任编辑:郭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