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刘延丽 武新杰)“咱们这个‘红色小屋’是党员学习的阵地,居民活动的场所。屋小,作用可不小!”仲夏的午后,78岁的张士远坐在小区“红色小屋”外的石凳上,轻轻摇着蒲扇,和老街坊们唠着嗑。
张士远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长青路40号市供销社棉麻宿舍,是长青路南党支部书记。他所说的“红色小屋”,位于小区的东南角,从小区入口处远远就可以看到这座黄色的小房,外立面设计有党徽、和平鸽等元素,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党建文化氛围。小屋内设简单,几张桌椅,几本党员学习读本和杂志。墙上的入党誓词,甚是醒目。
“这个小屋有10多平方米,以前是个水泵房,闲置得有30年了,现在又重新焕发生机。”张士远说,党员们经常在这儿组织学习活动,很有教育意义。
“我不是党员,我也经常来参加活动。”74岁的王兰菊笑着接过话茬,“每逢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母亲节、腊八节,也会组织活动,有时还会举办健康义诊、知识讲座,活动挺多的。”
居民们说,有活动他们都乐意参加。在他们看来,“红色小屋”的出现让这个老旧小区的活动多起来,居民办事更方便、邻里更和谐了。
“为居民进行退休认证、收缴党费、宣讲政策,组织党员学习会和各项活动,都可以在这儿。”翻开“红色小屋”活动记事本,里面清晰记录着每次活动的相关信息,友谊街道西里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莉一一做着介绍。
像这样的“红色小屋”,西里社区去年建了4个,现在正改建着3个,都是闲置屋再利用,一般在10平方米到50平方米之间。
李莉说:“西里社区辖区面积大,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我们就是想把在社区办理的事项延伸到居民身边,让群众少‘跑路’,同时多听取群众心声,及时为居民解决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
小小屋,却是连接居民的大窗口。现在,居民对“红色小屋”越来越认可,开展的各项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很多居民主动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
2019年,友谊街道办事处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深挖辖区资源,依托废弃锅炉房、闲置门卫室等场地,精心打造了一批“红色小屋”,目前有11个已投入使用,今年底将增加至17个。
依托“红色小屋”,友谊街道还引进、培育了多支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大多由楼院长、老党员、热心居民组成,增强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整合多种资源,为“红色小屋”建设贡献力量。
“‘红色小屋’就是一个‘大箩筐’,居民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往里装。”友谊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添阁说,每一个“红色小屋”都是一个凝聚党心民心的阵地,街道将全面推行“红色小屋”,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使城市党建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