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平泉“双拐书记”单希堂:带领村民走向幸福康庄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04 08: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城网承德2月1日电(石峥 尹秀敏 苗艳春 田伯兴)“拄着双拐,你带领乡亲们,化荒山为绿洲,让穷村变了模样;做着透析,你带领乡亲们,发展经济,过上富裕生活。26年,因为有你,喇嘛店村迅速发展,迎来曙光;26年,因为有你,喇嘛店村村民走向了幸福康庄。你,是党的好儿子;你,是党员的好榜样。”这是2013工行杯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对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喇嘛店村原党支部书记的评语,这样一个朴实的双拐书记,凭着他的坚强和执着,在社会前进发展的进程中,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温暖和感动,生成促人奋进的正能量。

  26年的付出,他让一个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穷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富村。

  上世纪80年代的喇嘛店村贫穷而落后。全村457户1500多口人,却没有任何集体产业。6间土坯房、一铺小土炕、3张方桌、几条长凳,外加一部手摇电话机就是村委会的全部家当。村里的孩子们天天在没有窗户、屋顶有裂缝的教室里上课。靠种地为生的乡亲们更是衣服有兜没有钱,出门在外抬不起头,挺不直腰杆。

  1985年,33岁的单希堂被推选为喇嘛店村党支部书记。在别人看来,书记只不过是比普通百姓多了个称呼。但单希堂不这么想,他觉得,群众之所以能够选自己为当家人,就是相信自己,就是想让自己带领全村群众翻身致富。

  为增加收入,上任后,他多方走访、调查,认为栽植果树是个致富的好路子。然而,栽植果树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无水源,收益期又长,村民们将信将疑,都不愿拿出自己的土地来栽树。于是,他和村干部白天跑树苗、筹资金,晚上挨家挨户做工作。、

  他的真诚最终感动了几名党员和群众,他们率先在自己的山坡地上栽植了12亩果树。在他们的精心管护下,4年后,果树开始结果了,每公斤达1.6元,核算起来比种大田玉米每亩要增收400多元。

  村民们信服了,积极性空前高涨,来年全村1500亩山坡地都栽满了苹果树。不到10年的时间,村民们靠栽植果树翻了身,年人均纯收入由上世纪80年代的500元增加到2000年的3600元。喇嘛店村因此成为全镇的致富典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栽植果树的经验也在全县范围内得以推广。

  为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1986年,他跑教委、上财政局,几经努力,最后终于争取到24万元资金,建起了29间宽敞明亮的教室。

  2001年,为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及办公条件,他筹集20多万元建起了23间村民活动室。在赶工期的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吃住在简陋的旧村部,饿了就在村食堂对付一口,累了就支个板床休息一下。

  由于长期的劳累和饮食不规律,他身体感觉不适到医院治病,被确诊为为肾小球肾炎。从县医院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又到北戴河,几经治疗,他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左腿却落下了残疾,只能靠双拐帮助行走。每次到镇里开会,儿子便成了他的“贴身护卫”。

  出院时,大夫千叮咛万嘱咐:出院后一定要静养不得劳累,否则,病情一旦恶化,治疗将前功尽弃不说,后果不堪设想。

  但单希堂哪里肯?他觉得喇嘛店村有他的梦——他要让喇嘛店全体村民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他要让喇嘛店成为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实现梦想,他没有理由停止脚步。

  2003年,他带领班子里的几名干部多次骑车20多公里到邻近的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考察。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试验搞大棚蔬菜种植。但是,一个大棚的前期投入至少要3万多元,村里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他又数次带病坐班车找到水利局、发改局、电力局等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和水电配套。

  据村妇女主任李桂琴回忆,当时单书记每隔三四天就要坐上班车去县里一次。有时在这些单位之间一天就要跑好几个来回,经常到中午人家下班了还没办完事,单希堂觉得自己上下楼不方便,就在楼道里坐等人家下午上班再接着办事。几次下来,几位局领导都被单希堂的精神所感动,先后拨付扶助资金40余万元,并无偿提供机械推地、修建蓄水池、铺设管道等基础设施服务。

  由于常年的操持和劳累,加上身体上的原因,在选举中,单希堂以年纪大、身体有病、锻炼新同志为由,向组织上推荐了与自己搭档多年的单鹏琨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经大家再三劝说、挽留,他担任了副书记。

  单希堂则认为:“在这个世上,啥也不如信任值钱,花多少钱也买不来。信任不是两个字,而是乡亲们的重托,乡亲们把心都交给你了,以心换心,我怎么能不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干好!”

  2010年7月,正是村里的设施菜园区筹划兴建的关键时期,单希堂白天去相关单位协调贷款和水利配套,晚上去各家各户调地块,几乎没时间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74岁的老父亲患心肌梗死离开人世,作为儿子的他竟然没能赶到家里看老人一眼。

  2012年,不当书记的单希堂也未停住为村民服务的脚步。“坡改梯”项目是该村在2010年就申请的项目,但由于手续繁多,一直没有批下来。为了尽快实现“坡改梯”,卸了任的单希堂拄着双拐仍旧奔波在各相关单位之间。

  李桂芹告诉记者,从2010年申请项目,到2012年6月项目批下来,在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和老单跑相关单位38趟。在没有电梯的单位,60岁的老单架着双拐,一阶台阶一阶台阶地挪上去,几个来回下来,胳肢窝就被磨出了血。2012年初,单希堂卸任,项目年中批下来,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单希堂瘦了10多公斤。

  由于过度劳累,2013年1月5日,单希堂病情突然恶化,一度陷入昏迷,后经一天一夜的抢救才脱离危险,但必须每4天做一次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捡回一条命的单希堂,除了按时到医院做透析外,其余时间又开始奔波在各个园区。可是,由于身体极度虚弱,他已无力拄拐行走,于是,他便买来电动三轮车代步,奔波领着村民致富的路上。

  昔日贫穷、散乱的喇嘛店村,如今已变模样。村民人均收入也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足500元,上升到5000元以上。祖祖辈辈都不曾走出贫困的乡亲们,如今过上了幸福殷实的生活。

关键词:平泉,双拐书记,单希堂,感动承德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田伯兴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