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长城原创

[赶考路·追梦人]范振喜和他的“新”周台子村

来源:长城网 作者: 李丹丹 吴树玲 2014-11-10 18:04: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周台子村

周台子村村容。贾鹏飞 摄

范振喜

范振喜在老年公寓看望老人。贾鹏飞 摄

  周台子一天天富裕起来,周台子的村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从1996年开始,村里的老人按月领取生活补助,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补助标准不断提升,到目前,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到200元的生活补贴,70岁以上的,每月可领取500元生活补贴,从1996年开始,小学生实现全免费读书,考上中专、大学、研究生的按人发放助学补助。从1996年开始,村里免除了任何应由村民个人承担的农业费用。村里老人常常说:“我们有了范振喜这样的好干部,真比生个好儿子都顶事。”

  石文玉等年轻人则告诉记者:“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就能够安心工作,在岗位上发光发热。”2006年,周台子村被中央老龄委授予“全国敬老模范村”称号。

  不仅如此,范振喜还大胆地构划和建设了周台子这个大家园。从2002年起,他带领村民开始了新村改造,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花了9年时间,建了“小康新居”,达到了每户都有一套住宅楼,还建设了村民文化中心、宾馆、教学楼、休闲广场、休闲公园、水上公园、科技培训中心、老年公寓、福利公寓、职工公寓,周台子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创造了塞北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奇迹,成了贫困山区自力更生建家园的典范。

  目前,周台子村已基本实现住宅楼房化、环境公园化、村庄城镇化。600多户分成东、西两个小区,集中居住在一幢幢一排排的新民居里。水电设施齐备,没有烟囱,见不到垃圾;全部采用低碳环保的水源热泵供热,开北方农村之先例。村民吴淑华说:“真是享福了,这里山清水秀,比城市生活还强。”

  村民不会想到,按着不同年龄的需求,周台子村的村民可以住上三套房子,这就是年轻时可以住在新民居里,不能劳动时就可以搬进福利公寓,老弱年长时就可以搬进老年公寓,一辈子不用为住房担忧、不用为无人照顾担忧。

  夕阳西下,温暖灿烂。周台子村的老人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村里的老年公寓是一栋色彩亮丽的六层建筑,医疗卫生服务站设在一楼,电梯直通上下,楼道宽敞明亮。

  “没有文化的农村是不会有长远发展的。”范振喜不断加大文化和教育的投入,着力培养“有道德、有修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民。

  1987年村集体刚有赢利,就建起一所村办小学;镇里奖励范振喜1万元奖金,他用来给孩子们买了乐器,学校有了第一支乐队。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村办学校和幼儿园教学环境一流、设施一流,教师队伍也是一流。

  199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义务教育全免费,村里学生考上高中、大学有奖学金。

  范振喜发动村干部和富裕户帮扶贫困家庭,他自己硬是从自己看病的钱里抠出一部分,扶持两户家庭的孩子读书,直到孩子大学毕业。

  如今在周台子村,有像模像样的剧场、会议厅、文化广场,有功能齐备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有专供外来专家居住的“科技楼”。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开设着各种培训班,各年龄段的村民选择学习企业管理、机械修理、计算机等实用技术,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掌握各种实用信息。

  村里的秧歌队组织起来了、演出团队出现了,村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多了。许多专业演出团队来了,国家级的当红主持人、歌星们来了,这方水土上的文化含量迅速垒积起来,人们在浓浓的文化氛围里潜移默化着陶治情操。

  2014年6月19日,在中组部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正式揭牌在周台子村落户。这标志着周台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赶考路,追梦人,范振喜,国庆,建国

责任编辑:贺宏伟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