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河北篇]精准脱贫下的河北攻坚
长城网4月8日讯(记者 张天虎 姜薇 袁立朋 贺宏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俗的一句话,点破了问题要害——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在实现中国梦的行进坐标中,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在“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上,全面小康是第一个“百年渡口”。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扶贫攻坚工作逐渐进入深水区,如何科学推进脱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河北干部群众正在向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冲刺。 石家庄志愿者看望贫困老人。贾占生 摄
全面小康路上,310万人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河北两会将“攻脱贫”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目的是让河北地区310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 所谓“全面小康”,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建共享的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自上任以来时刻关注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过去,河北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扶贫效益不高的问题。“灌水式”、“输血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已难以为继。 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扶贫思路转变了,脱贫效果日益显现。 “十二五”以来,河北全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621元,提高到2014年的6839元,增长近50%,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时至今日,目前河北条件好一点的贫困地区已先期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河北省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生存条件较差,社会事业滞后,脱贫难度很大,因病因灾返贫的几率较高。改变面貌非一日之功,实现脱贫任重道远。 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有超常规的举措,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坚持攻坚克难,在扶贫开发重点领域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
关键词:精准,扶贫,河北攻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