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张杨:无声世界学会口语 热心公益赢得赞誉

来源:长城网 作者:刘延丽 曹志丽 2017-09-02 10:36:0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张杨在西瓜上雕刻出“不忘初心跟党走”七个大字。曹志丽 摄

  长城网9月2日讯(记者 刘延丽 通讯员 曹志丽)有这样一个小伙子,他从小没有听觉,但却学会了说话,家庭不幸,他阳光面对生活;走上社会,他参加助学、助残等公益活动,成为一名志愿者,用爱心回报社会,逆袭人生。他就是河北任丘华北油田青年张杨。

  走进张杨家,他正坐在沙发上抱着西瓜用小刀认真仔细地雕刻着,锋利的雕刻刀在张杨手中挥洒自如,刀尖游走在翠绿的西瓜皮上,不大一会儿,“不忘初心跟党走”七个大字便出现在瓜皮上。随后,张杨又用刀尖“点刻”,几朵立体玫瑰花图案便跃然出现在字的周围。展示完他的“绝活”,这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和记者讲起了他的故事。

  1987年出生的张杨自幼因高烧失聪,童年记忆里,整个世界是寂静无声的。妈妈为了让他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坚持让他练习口语。

张杨在工作。曹志丽 摄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一个字一个字教我学说话,教我怎么吐舌头、怎么转舌头、怎么发音、怎么说话,坚决不允许我学手语,我妈说我要把手语学会了,我还能学会说话吗?”张杨说。

  那时候,妈妈天天带张杨去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学口语。对一个没有听觉的幼儿来说,学说话太难了,他要模仿老师的口型,再学着摩擦声带发声……当他第一次发出“妈——妈——”的时候,妈妈一把搂住了他,又是欣喜又是悲伤。在妈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张杨5岁时,可以借助助听器和看对方口型与人们正常交流了,妈妈终于放心地把他送入了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直到初中毕业。对一个从小失聪的孩子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张杨说,他非常感谢妈妈,“是她用爱让我能跟别的孩子一样过上正常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张杨进入华北油田宾馆学习厨师。看到师傅雕刻玫瑰花,他马上就能照着样子刻出一朵。师傅让他专门学习食品雕刻技术。

  刚刚学习食品雕刻时非常难,因为听不清师傅讲话,他总是不得要领,经常把自己的手割得鲜血直流。由于沟通上的不便,张杨学习起来要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一年后,张杨出师了,他开始出外打工。北京、天津、南通……很多城市留下了他边打工边学习厨艺的身影。再回任丘,他的食品雕刻技术已跻身一流。

  2010年,张杨成为华北油田公司华盛服务处的一名从事绿化环卫工作的劳务工。工作上他不怕苦、不怕累、兢兢业业,踏实肯干。

  同事任桂芹夸赞他,阳光、讲义气,是一个特别善良的孩子。“工作中他学习比较认真,绿化技术方面他掌握的比别人就快,而且挺下功夫,干什么都认真,肯干肯吃苦。”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张杨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不久,母亲也患上宫颈癌,后又查出得了脑瘤,连续两次大手术,使本就羸弱的身体更加虚弱。张杨从此就成了家中的小小男子汉,洗衣做饭照顾母亲起居。

  张杨的妈妈张丽芳说:“真的我就觉得亏了这个孩子了,但是幸运的是他自个儿知道学好,他走正道,他有爱心,他做成这样,我也高兴。”

  而张杨说,爸爸突然遭遇车祸去世,妈妈又两次大手术,但不管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勇敢面对,“因为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把我妈妈守护好。”

张杨把业余时间投入到爱心公益活动中。曹志丽 摄

  从小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为了回报社会,张杨加入华北油田爱心群、张华绿色家园,成为一名志愿者,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投入到爱心公益活动当中。孤寡老人过生日时,他发挥一技之长,用南瓜和白萝卜雕刻成寿星和仙鹤为老人送上祝福。隔三差五帮老人们扛袋面、收拾下房间……小区里的老人都喜欢这个善良、真诚、富有爱心的小伙子。

  齐文玉老人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说,“这么年轻对老人这么好,我挺感谢他的。不管他帮助我做啥,到我家坐着跟我说说话,我就高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他身边的朋友、同事也纷纷加入到献爱心活动中来。

  “张杨心地善良,特别乐于帮助别人,他经常跟我们这么说,因为他小的时候,很多人在帮助他,他现在大了,有能力了,又挣钱了,他想把这份爱心奉献给大家。”朋友李玥说,他这份爱心是所有包括正常人都有可能达不到的,他们要把这种爱心发扬光大。

  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却又给他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生命充满阳光,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张杨总是笑着说:“我从小得到他人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了,我要尽自已最大能力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关键词:失聪,生命,志愿者

责任编辑:刘延丽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