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民:扶贫先扶智 抓住教育先行的牛鼻子
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苏玉民。图片由河北省师范大学提供 长城网9月18日讯(记者 王棋)在宣化区崞村镇水泉村,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苏玉民带领精准脱贫工作组入驻这里后,就选择把教育帮扶当作精准脱贫工作的突破口。 2017年暑期夏令营开班,苏玉民与水泉村小学学生们合照。图片由河北省师范大学提供 一声“舅爷”,非亲但有故 2017年,当苏玉民带队参观幼儿园的情况时,苏玉民推开水泉小学幼儿园门的那一刻,所有的孩子蜂拥上来,围着苏玉民大声的喊着:“舅爷,舅爷,舅爷来了。”在场的视察人员笑着说:“这个幼儿园的孩子都是你家亲戚呀!” 在这之前水泉村并没有幼儿园,学前教育对于村里的人来说就是奢饰品。孩子们入园困难,收费高,很多家庭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一笔支出。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他们深知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能选择让孩子每天乘校车前往洋河南镇上学。校车在周边的每个村子里转悠,早上十点多钟才来,下午三四点钟就把学生送回来,而且冬天孩子在外面等车特别冷,晃晃悠悠一天,单单费用高不提,孩子们不但要遭罪,而且不能学到什么东西。这些点点滴滴苏玉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在心中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在水泉成立一所幼儿园,解决学前教育的问题,为村子里的人办好事、办实事。 于是,他通过和学校校长、村子里的干部等共同商讨,决定要在水泉小学里面办起来一所幼儿园,苏玉民从宣化职教中心聘请了一名幼儿教师。为了让她留在水泉村这样贫困的地方任教,苏玉民想了各种办法,利用高薪留住她,学校提供一部分工资,他又从石家庄找了一位企业老总,同时将幼教老师编入企业员工之列。在幼儿园成立之初只有4名孩子,到现在已经增加到10个。人虽然很少,但是在苏玉民看来,有了幼儿教师,有了幼儿园,就保障了小学的生源,避免了学生断层,也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苏玉民接大学生进入水泉小学。图片由河北师范大学提供 “一对一”帮扶,照亮孩子求学路 在水泉村,苏玉民结识了水泉小学校长岳海明,在和岳校长的交谈中,苏玉民了解到,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和生源流失严重,办学存在着很大困难。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也为了使身居“象牙塔”的大学生在基层进行实践,并且将知识学以致用,苏玉民带领着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筑梦晨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到河北省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重点扶贫地点张家口市宣化县水泉村,协助驻县扶贫工作组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2016年5月29日,苏玉民在水泉小学启动了“全面推进教育扶贫工程”,河北师范师大学的百名师生从石家庄赶到水泉小学,73名教师现场与学生们签订了为期六年的“一对一”《帮扶协议》,除了每年资助每名学生500元助学金外,还要与结对学生“周短信”、“月谈心”、“年见面”。当日的活动现场,孩子们收到了老师带来的补助金及小礼物,都特别开心,家长们也为孩子们高兴地留下泪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家的孩子可以被大学的教授对接,而且可以一直在学习、生活方面受到帮助。苏玉民的同事说:“我爱人去世了,儿子研究生毕业了,我认领两名学生,只要他们求学意愿强,我会全力帮扶。” 河北师大有10多对夫妻教授,几乎每对夫妻教授都参与了结对帮扶。河北师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帮扶两名学生,而苏玉民一下子帮扶了四名学生。此项“一对一”帮扶计划,响彻了整个河北师范大学,也成为了水泉小学的一大喜事。 水泉小学硬件设备差,学校仅有的几台微机,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早就该淘汰了。苏玉民从河北师大调来40台电脑,在学校建起微机室,并开设了微机课,学生们都可以上机操作。同时,当地政府在教学实验器材的配备方面偏重于中学,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验操作,苏玉民又向河北师大申请,为水泉小学提供了四至六年级的实验仪器,建设了一个完善和实用的实验室。在精准脱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在学校建立起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课件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
关键词:教育扶贫,河北师范大学,苏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