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税”破“水困局” 企业用水不再“任性”
地税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了解相关情况。王曦/供图
集约用水,企业在行动 水资源税改革在河北实施4个月,水资源税抑制地下水超采的调控作用初步显现。众多钢铁企业在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方面逐渐“马力全开”,经历着由“用水大户”向“节水标兵”的嬗变。 “在地税局组织的水资源税培训中,我们知道了使用中水的优惠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节能环保设备,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廊坊市前进钢铁集团财务负责人姚强说。 事实上,前进钢铁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水资源循环利用。从去年取用水情况看,前进钢铁全年用水1178万立方米,其中地下取用水量18万立方米,不到企业用水量的2%,而其投资建设的废水深度处理综合利用项目与雨水回收工程实现了1160万立方米中水与雨水回用,大大降低了新水消耗,按每立方米2.8元的税额标准计算,可少缴水资源税3248万元,实实在在地尝到了集约用水带来的“甜头”。 记者在唐山、廊坊等地走访发现,加大节能环保设施投入力度、保护水资源税已成为众多钢铁企业的共识。“节水设备看起来一次性投入较多,但长远看来企业的受益更大,包括前进钢铁在内的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笔投入值!”霸州地税局税政法规科潘智学说。 “节约用水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我们愿意当节能节水的排头兵。”港陆钢铁动力厂厂长张连成介绍说,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企业接洽,对生产设备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各生产环节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将投入600多万元对超滤膜、反渗透膜等现有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更换,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新水取用量。 在保定市涞源县,奥宇公司(炼钢企业)财务部长宋学虎说,“水资源税开征以来,我们这些高耗水企业的成本明显增加了,为了降低成本,我们正在对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尽量做到能不采地下水就不采,节约一点是一点。” 据悉,目前涞源县5户重点钢铁企业都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铁矿采选企业普遍采用尾矿回水技术,关停地下水水井,预计下半年可节约地下水48万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除“硬件升级”外,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还将节水降耗的着力点放在严苛的内部管理上。 作为迁安市的一家大型民企,九江线材除配备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及水循环利用系统外,还在成本管理方面做足功夫,主动加大水、电等能耗的权重,按实际取用成本的2倍进行内部考核,一旦发现跑、冒、滴、漏现象,对第一责任人予以罚款等惩戒。目前,通过严格制度管理、加强污水循环利用等多重手段,九江线材的吨钢消耗新水量已由2015年的2.4立方米降至2.05立方米,远低于《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中规定的3.8立方米的标准。 “有成本管理优势,有产品质量优势,才会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钢铁行业站稳脚跟。”九江线材总经理助理杨秀如是说。 一些小型钢铁企业也纷纷加入了集约用水的行列。坐落于唐山市滦南县安各庄镇的盛财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民营钢铁企业,主要生产铁塔、轮船等所用角钢。目前,该公司新建了3个工业用水排放沉淀池,将全部冷却用水保留,实现循环使用,新水取用量也由原来的18900立方米锐减至1806立方米,每月节约税款2万多元。 |
关键词:地税,水资源税,节水 |